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推出轻量级大型多模态模型Imp,它旨在为移动设备等资源受限的场景提供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力。Imp模型利用了大语言模型(LLMs)的能力,通过系统的研究和优化,在保持模型规模较小(例如2B到4B参数)的同时,实现了与更大模型相媲美的性能。例如,你正在开发一个移动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需要帮助用户识别植物并提供相关信息。使用Imp模型,应用程序可以接收用户拍摄的植物照片,并结合用户的问题(如“这种植物需要多少水?”)来生成有用的回答。由于Imp模型已经在多种模态数据上进行了预训练,它可以理解图像内容并根据自然语言查询提供准确的信息。此外,由于模型的轻量化设计,这个应用程序即使在资源受限的移动设备上也能快速运行。
- 项目主页:https://imp-vl.github.io/
- GitHub:https://github.com/MILVLG/imp
- 模型地址:https://huggingface.co/collections/MILVLG/imp-v15-664c07c27a71afa504f69cec
主要功能:
- Imp模型能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处理和理解图像、语音等多种模态的信息。
- 它可以接受自然语言指令或目标图像,生成语言响应或执行特定的任务。
主要特点:
- 轻量化:Imp模型针对资源受限的环境进行了优化,使其在保持较小模型规模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性能。
- 高性能:尽管模型规模较小,但Imp在多个多模态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甚至超过了一些规模更大的模型。
- 快速推理:通过低比特量化和分辨率降低技术,Imp能够在移动设备上实现高速推理,例如在高通骁龙8Gen3移动芯片上每秒处理约13个token。
- 系统性研究:论文对模型架构、训练策略和训练数据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以确定影响轻量级LMMs性能的关键设计选择。
工作原理:
- 模型架构:Imp模型基于变换器(Transformer)架构,包含预训练的视觉编码器、预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以及从头开始训练的多模态连接器。
- 训练策略:Imp采用了两阶段训练方案,先是多模态对齐预训练,然后是多模态指令调整。在第二阶段,通过LoRA(低秩适应)技术进行微调,以提高效率。
- 训练数据:Imp使用了丰富的训练数据,包括图像-标题数据对和图像-指令-响应三元组,以增强模型的多模态理解和指令执行能力。
具体应用场景:
- 移动设备:Imp模型可以部署在移动设备上,为用户提供一个能够理解和响应自然语言指令的智能助手。
- 多语言理解:Imp模型支持多种语言,可以帮助开发多语言环境下的应用程序。
- 视觉问答(VQA):Imp可以处理涉及图像和文本的问题,为用户提供准确的答案。
- 教育和培训:Imp可以帮助设计交互式学习应用,通过图像和文本提供教育内容。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