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群“软件考古学家”成功从麻省理工学院(MIT)档案中发掘出了一段尘封60年的计算机代码,并利用这段代码复活了世界上首个聊天机器人——ELIZA。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让人们对早期人工智能(AI)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为现代AI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ELIZA的历史背景
ELIZA由MIT教授约瑟夫·魏岑鲍姆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以戏剧《皮格马利翁》中的角色伊丽莎·杜利特尔命名。它最初被设计用来研究人机对话的可能性,“DOCTOR”脚本版本模仿了一位心理治疗师与用户的互动方式。例如,面对用户输入“男人都一样”,ELIZA会反问:“在哪些方面?”这种交互模式虽然简单,却开创了AI对话系统的新纪元。
代码的发现与复活过程
原始ELIZA代码采用了一种名为密歇根算法解码器对称列表处理器(MAD-SLIP)的编程语言编写,但由于该语言已不再使用,代码几乎遗失。直到2021年,斯坦福大学认知科学家杰夫·施拉格和MIT档案管理员迈尔斯·克劳利在魏岑鲍姆的论文中发现了这份珍贵的资料。
为了使ELIZA重新运行,团队需要清理并调试代码,同时创建一个模拟环境来重现20世纪60年代的计算条件。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在2023年12月21日让ELIZA再次运行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在修复过程中,团队决定保留代码中的一个小错误,以保持其作为历史文物的真实性。
对现代AI的意义
尽管ELIZA的功能远不及今天的大语言模型(LLMs),如ChatGPT,但它的设计思想对后续的人工智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ELIZA擅长通过提问来鼓励用户继续对话,这比仅仅尝试完成句子的现代LLMs更接近于真正的“聊天”。
正如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数字人文学教授大卫·贝里所说,保存这类计算史不仅是技术上的需要,更是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保存这些计算萌芽时代的痕迹”,否则我们可能会失去像数字版《蒙娜丽莎》或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这样的无价之宝。
复活ELIZA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胜利,也是对过去伟大创新者的致敬,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不忘回顾那些奠定了今日成就的基础。
0条评论